看电视、玩电脑、看书等过度用眼,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了近视眼,因此,许多年轻的家长一见孩子凑得很近看书就认为他(她)是近视了。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我们一起来看看专业的眼科医生怎么说。
90%的学龄前儿童是远视眼
郑州普瑞眼科专家表示,学龄前儿童孩子视物不清,很有可能是远视眼。因为在婴儿时期,眼球是一个扁球形,即远视型眼球,一直到6-8岁的时候,才逐渐长成正球体,即正视型眼球。据统计,90%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其实都可能存在远视,其中,大多数又都是生理性的,是眼睛发育的表现,但也有20%左右孩子的远视是异常的。
“远视型近视”别戴近视镜
儿童的远视眼也会表现为“近视”。所谓远视眼,就是外界景物的反光进入眼内屈光系统后,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面,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,导致看远看近均不清楚。不过,因为儿童睫状肌和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强,能使眼内屈光镜晶体变凸增加屈折光线力度,将视网膜后的焦点移在视网膜上,使轻度远视隐而不露,因而表现出了视力良好的假象。但如果远视程度较深时,眼睛本身的调节力就很难弥补这种差异了,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视物不清。为了看清目标,只能缩短距离使影像目标放大,以此来增加辨认能力,所以表现出貌似近视的姿态,在医学上称之为“远视型近视表现”。出现这种情况时,应该注意与近视眼鉴别开来,切不可按近视去配眼镜,以免加重了眼睛调节的负担。
高度远视易演变成斜视弱视
当远视眼患儿眼睛的调节能力被迫加强后,将会增加内直肌的兴奋性,如果其中一只眼睛的远视程度较严重时,为使该眼看清物景,这只眼睛就会继续增加调节力度,*后,导致这只眼睛成了内斜眼。许多斜视眼患者都习惯于用注视眼工作和学习,而将不使用的斜眼搁在一边,这样,时间一长,斜视眼又将会变成弱视眼。
另外,由于内直肌长期过度收缩,致使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症状而出现眼球酸胀、眼眶疼痛,同时伴有头昏脑胀等,这个时候患儿可能会出现上课精神不集中、讨厌看书写字等现象。
因此,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电视距离近或歪头、眯眼,或诉说看书稍久就会感到字迹模糊、眼胀、头疼时,建议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,如果孩子被定为远视眼(含远视散光),则需要按医生吩咐(包括配戴合适眼镜、弱视等)进行适当的,争取在7岁前将视力提升至,切不可拖延,以免形成斗鸡眼(内斜)和弱视。对于儿童远视的来说,年龄越大,治果越差,想恢复就变得越困难。